【小哈划重点:蒂姆说,ChatGPT替他梳理了两人性格上的差异。他把它比作一位朋友:“它能帮我揣摩妻子的想法,还能告诉我,我的反应是否合理。”他说:“ChatGPT是完美的日记本,因为它会回应你。”】
“记忆”功能
蒂姆第一次用ChatGPT时没觉得有什么特别。他随便玩了玩,最后还是取消了订阅。后来,他的婚姻出了状况。为缓解焦虑和失眠,他尝试写日记,发现颇有效果,于是很自然地迈出了下一步,开始向聊天机器人倾诉心事。他说:“ChatGPT是完美的日记本,因为它会回应你。”
蒂姆向ChatGPT讲述自己和妻子吉尔的关系以及两人反复出现的矛盾。他们结婚快20年了,却始终存在沟通问题:每每发生争吵,蒂姆都希望当下能把话讲清楚,吉尔则更想独处。蒂姆说,ChatGPT替他梳理了两人性格上的差异。他把它比作一位朋友:“它能帮我揣摩妻子的想法,还能告诉我,我的反应是否合理。”
这款聊天机器人自2022年11月推出后,仅用五天就收获了100万用户,成为史上用户增长最快的平台。据开放人工智能研究中心的数据,如今每周有超过2亿人在使用ChatGPT,而且用途早已超出了工作范畴。
对蒂姆而言,ChatGPT已经成了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位“情感导师”。2024年2月,平台推出了“记忆”功能,能够调用蒂姆此前输入的有关婚姻关系的所有细节,从而生成更具针对性的回应。有一次,蒂姆请ChatGPT分析他们各自的心理盲点,系统随机列出了一份详细清单,而他认为这些内容正是导致他们婚姻冲突的大部分原因。蒂姆说:“它准确得惊人。”
事实上,蒂姆表示,以ChatGPT现在对吉尔的了解,已经能够预测她的反应。“有时候,我给她发信息前会先问ChatGPT:‘根据你对我妻子的了解,她看到这条信息会怎么理解?’”ChatGPT通常会给出一些措辞上的建议,蒂姆再根据自己的判断稍作调整。他承认,有时候聊天机器人确实“救了他一命”。
| 隐私顾虑 |
ChatGPT的记忆功能意在提升用户体验、增强个性化交互。模型可以在用户授权的前提下,记住用户提供的信息,并在后续对话中加以运用,以实现更自然、连贯的交流。举例来说,如果用户告诉ChatGPT自己是一名老师,那么在今后的对话中,当用户提到“我的学生”或“我的课堂”时,ChatGPT就会结合上下文,作出更贴切的理解,并据此调整回应的角度和语气。
从积极角度看,记忆功能明显提高了ChatGPT的实用性。它增强了效率和对话的连贯性,用户无需反复提供相同的背景信息,尤其在处理长期项目、持续学习或个性化创作等任务时更为便利。此外,记忆功能还可以让模型适应用户的语气和表达习惯,作出更符合个人风格的回应。
开启记忆功能,聊天机器人可以记住你曾经输入的内容,据此生成更具针对性的回复。
不过,这项功能也引发了不少担忧。一方面,“被机器人记住”的感觉可能让部分用户产生不适:他们把聊天机器人当成临时工具,可不希望它“认识”自己。另一方面,虽然记忆功能的设计强调用户可控,但任何涉及信息存储的机制都难免引发隐私方面的顾虑。有人担心,聊天机器人保存的个人信息一旦被滥用、泄露,将会给用户带来风险。
尽管存在争议,但不得不承认,记忆功能的引入开启了人们对“能否和ChatGPT建立长期关系”的思考。这种变化在实际运用中已有所体现。蒂姆的经历就是个例子:他发现,ChatGPT现在能“记住”他和妻子的纪念日、互动模式、他常忽略的小细节,有时甚至比他自己还要了解吉尔。
但问题也由此而生。ChatGPT毕竟不是心理咨询师,它的建议虽然听起来合理,却无法真正处理复杂的情感问题。它不会质疑用户的叙述,也无法判断哪些内容源于事实,哪些可能夹杂了偏见和误解。对蒂姆来说,与人工智能对话确实为他提供了一个情绪宣泄的出口,但也在不知不觉中加深了原有的认知,使他陷入一个不断自我验证的“回音室”。
或许,ChatGPT更适合当一个倾听者,而不该是唯一的解释者。人类需要的不仅是被记住,更是被真正理解——这是人类的任务,不能轻易交给机器。
(文章部分插图未收录。来源编辑:要媛)